【时评】我们都可以是新时代的“小橘灯”|山栀子
我们都可以是新时代的“小橘灯”
文 / 山栀子
5年支教20多所小学,这位90后小姐姐火了。出生于1994年的殷沙漫,系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2017级研究生,她在公益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十年之久。从2006年上初中开始,殷沙漫就一直致力于公益和支教事业。大学4年里,殷沙漫共走访30多个偏远的土家苗寨,调查了170多个家庭。她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开展“知识新窗·第二课堂”,开设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课程,让孩子们得到应有的素质教育。
时光追溯到八年前,2010年7月21日,武汉大学大三学生、支教志愿者赵小亭把她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贵州那片她倾注了无限热爱的土地上,最美志愿者化身为大山“天使”。
同筑中国梦,共绘同心圆。追梦的路上,因爱而温暖,因爱而充满阳光。
人的一生,参与公益,做几件善事,给一两次资助,并不算难;但是长年累月的坚持,视公益为事业持续付出,则实属不易。这样的人,是时代的标杆,是正能量的创造者。
殷沙漫,用她的仁爱之心和执著之行,诠释了一名“90后”的社会责任和青年担当。行动的初衷是什么?坚持的动力从何来?她说,“我老家也是全国贫困县,每次回乡看到老家落后的面貌,总想做点什么。”
化身“小橘灯”,甘做点灯人。她用仁爱、勇敢、乐观、执著的精神照亮了山区孩子们的心,做孩子们精神的呵护者。她用5年时间走进湘西20多所山区小学支教,用自己的青春赋予山区无限光明,她的青春之歌唱响在大山深谷。她说:“也许我这点微弱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万一对他们是一种无限的光明呢?”她还说,“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我们种下一些种子,总有几颗能发芽,这就是我坚持的动力和意义。”
用爱唤醒爱,做正能量的“光源”,让人人都是“发光体”。在殷沙漫看来,每个人都有善心,公益就是为了唤醒它。“德不孤,必有邻。”从赵小亭到殷沙漫,公益和支教的路上,从不少行人,也从来不是独行者。在武汉大学,像赵小亭这样的注册志愿者达万人之众。在吉首大学,上千名学生殷沙漫的感召下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公益事业,爱心行动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有人奋力跑,有人准备接棒,有人在一旁鼓掌,每一个人都是一道光,照亮人们前行的路,温暖人们奋斗的心。
爱能传导,善能扩散。在当下,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和乡村工作,乡村教师岗位频频“遇冷”,乡村教师留不住。小沙漫,给当代青年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小沙漫是爱的点灯人,是爱的领跑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新时代的“小橘灯”,接续奋斗,为爱喝彩。
(本文已刊于《荆州新闻网》7月18日“荆江评论”。)
推荐阅读: